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分类:   农业经济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8870
  • 国内刊号:  11-1262/F
  • 期刊定价:    ¥840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85
  • 周期:   月刊
  • 出版社:   中国农村经济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魏后凯
  • 邮发:   2-850
  • 库存:   999
  • 邮编:   100732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经济
        • 国际刊号:1002-8870
        • 国内刊号:11-1262/F
        • 邮发代号:2-850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中国农村经济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农村经济》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中国农村经济》(CN:11-1262/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有关三农问题的高水准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为期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为期刊编委会主任。《中国农村经济》突出理论探讨性、政策指导性、现实针对性、预测前瞻性,是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了解中国农村现实的窗口,交流农村发展经验的平台,决策农村政策的参考。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840元

      杂志文章特色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中国农村经济栏目设置

      卷首语,粮食问题,农村金融,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农村劳动力转移,部门经济,“三农”领域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研究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笔谈,农村公共产品,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农业农村发展: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农业保膝,组织制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组织制度,农村土地问题,农产品流通,会议综述,土地制度,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贸易,产权制度,农民收入与消费,公共产品,土地问题,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现代化,农户经济,农村形势与政策,贫困问题,农民福祉与收入,书评,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农民收入与福祉,收入与贫困,农村产权制度,人力资本,农产品市场,农民福祉,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收入,区域经济,综述,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城镇化,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产业经济,农业发展,农财经营组织制度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认真学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可以从国家战略需求和政策实践的角度,归纳总结和梳理当前“三农”研究的十大前沿课题,包括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顶层设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提高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路径选择、发展县域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农业外商投资和乡村振兴负面清单研究。

      作者:魏后凯

      摘要:本文将耕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引入规模经济的理论框架,探讨农户转入位置不同或面积不同地块的规模经济效益差别,并分析普通户与规模户对转入地块的位置和面积偏好的差异。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由于存在明显的地块层面的规模经济,转入地面积大或与原有地块位置相连均可以提高技术上的生产效率,降低扣除地租之后的单位产品成本;这种规模经济也会激励农户支付更高的租金来获得面积大或位置相连的耕地。理论分析还表明,对规模户而言,零散小地块与其劳动力相对更稀缺的禀赋特征以及机械替代劳动的技术选择不相洽,因而不受偏好;数据分析也显示,规模户更倾向于转入面积大或与原有地块位置相连的地块。本文的分析结果有助于解释非农就业等引致的、在空间位置上比较分散的耕地为什么常常流向普通户而非向少数规模户集中。

      作者:郭阳,钟甫宁,纪月清

      摘要: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6年的农户数据和农村信息化补充调查数据,本文采用手机信号、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接通作为信息化的度量,运用倍差法分析了信息化对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分解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对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受农村人力资本的制约,信息化对农业技术进步在本文研究的数据期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反事实、匹配法以及滞后效应检验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一致。

      作者:朱秋博,白军飞,彭超,朱晨

      摘要: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作者:周月书,王雨露,彭媛媛

      摘要:中国县域特别是贫困县域现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能否发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的作用,这既是事关银行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2010~2017年1927个县(市、旗)的银行网点分布数据,考察2006年确立的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所带来的贫困县和非贫困县银行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分层检验贫困县和非贫困县银行业竞争对深化普惠金融服务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银行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银行在县域的战略布局已由收缩转为扩张,但贫困县的银行网点数量仍明显少于非贫困县;县域银行业竞争显著促进了普惠金融服务深化,但这种促进效应在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贫困县较弱;根植于贫困县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两类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能显著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深化,而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深化的效应在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均不显著。

      作者:王雪,何广文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